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加强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7-13 02:25: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2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加强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加强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
现将《加强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管理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加强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管理工作意见
自1992年设立农村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以来,各级农业银行把支持农村电力建设摆在信贷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促进第三批300
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切实加强水电贷款的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
农村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是国务院根据农村水电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在贷款范围、用途上有严格界定的商业贷款。各级农业银行要在国家“九五”水电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行业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执行《关于加强专项贷款管理的通知》(农银发〔1995〕311号文
)要求的基本原则,严格把握水电专项贷款的范围和用途,确保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依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规定,为保持农村水电建设的总量水平和内在结构合理、优化、农村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的投放重点:一是保证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使在建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二是支持第三批农村电气化县的达标项目及第二批电气化县的扫尾工
程;三是支持区域性电网项目,完善网络结构;四是支持进行流域、梯级、综合、滚动开发;五是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老电站进行技术改造,促进内涵扩大再生产,提高水电贷款的科技含量;六是向信贷资产质量高、资金头寸有保证、贷款计划完成好的地区倾斜。
二、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水电项目投资大,贷款期限长,资金周转缓慢,加强贷款风险防范尤为重要,今后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一律实行项目管理。
(一)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决策准确性。水电贷款资产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要,要通过建立备选项目库,对申请贷款的新开工项目择优选贷,把好决策关,使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
(二)加强贷款项目的评估、审查。要全面评价项目单位的开发条件、管理水平、资信情况、市场对电能的需求和对电价的承受能力,要合理估算项目的总投资。
(三)严格贷款条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
1.新建水电项目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得低于项目所需总投资的50%;企业自筹资金要达到总投资的三分之二,最少不得低于总投资的50%。概算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并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2.一律实行担保贷款,要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条件的抵押物、质物和保证人。贷款手续要合法、有效。
3.新电新价政策落实,并持有物价部门的证明文件;负荷落实,并有上网协议。
4.要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企业除参加财产保险外,风险统筹资金要优先用于还贷。
(四)要加强对项目单位建设期资金和贷款使用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和贷款合同规定发放贷款,严禁在其他自筹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全额发放贷款。贷款发放后,要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及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五)凡是发放的增量贷款,要保证本、息按期回收,不得出现超过人民银行规定比例的逾期、吊滞、呆帐贷款。今后项目贷款利息收回率低于70%,不再发放新贷款。
(六)凡是总行审批的项目,要配备专职信贷员。无论哪级行审批的项目,有关经办人员都要随时掌握工程进度、项目单位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现状,监督和管理信贷资金的使用,每半年要写出书面专题报告,上报审批行。
三、规范贷款申报与审批程序,加强计划分配与收息管理
(一)中小水(火)电专项贷款计划采取“双线”上报、逐级筛选的方式。按照总行《关于加强专项贷款管理的通知》中对贷款审查与申报程序的要求,上报水电专项贷款申请计划和项目计划(贷款使用统计表和项目计划申报表附后),总行与水利部衔接后下达贷款计划。总行还将按
贷款到位率进行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并将计划落实情况与新增贷款规模的分配结合起来,防止专项贷款被挤占挪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如有变动,要与当地水利部门协商后再进行调整,并报总行备案。
(二)凡是项目贷款总额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一律报总行审批;贷款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审批权限由省、区、市分行自定,报总行备案。总、分行审批贷款是帮助分支机构审查、把关重点和大额贷款项目,不承担决策责任。对上报总行审批的项目要提供以下资料:省
分行申请项目的正式报告;省、区、市分行、地(市)级中心支行参与的项目评估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立项的批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及批文;在农业银行开立基本帐户的证明材料和贷款管理所需要的其他材料。
(三)为了使专项贷款在产业和区域分布上大体合理,使各分行上报年度计划时有一定的参考依据,总行会同水利部测算出各省小水电的“在建装机容量”、“当年投产装机容量”、“电气化县的个数”的加权平均系数,再用年度增量计划求出各省控制规模。总行根据各分行上报的项
目计划,充分考虑信贷管理水平、资产质量、资金筹措能力等综合因素后,在参考各省控制规模的基础上,分期分批下达贷款项目计划。
(四)水电专项贷款在“农业长期贷款”科目中反映,用其他贷款发放的农村电力贷款,仍在原科目中反映、核算。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的统一规定,按照不同年限利率档次,采取一年一定的方法。从1995年7月1日开始,所有逾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均按新利率标准计收利息
。固定资产贷款全部实行按季结息,对不能支付利息的,都要计收复利,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
四、搞好资产清理,加强到、逾期贷款的回收,千方百计盘活资金存量
(一)截止1995年底,预计全国农业银行中小水(火)电贷款余额将逾90亿元,搞活贷款存量,使这部分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前水电贷款新增规模有限,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盘活贷款存量是增加投入的有效手段,因此各级农业银行要下大力气,
积极清收到、逾期贷款。从1996年起各分行要制定到期贷款收回计划随同年度项目计划一并上报总行。对清理收回的逾期、呆滞、呆帐贷款,上级行不抽不调,留给当地周转使用。对关停电站占用的财产,通过清理、变卖,复活部分资金;对亏损的电站采取兼并、联合、租赁等办法,
将债务转移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对一般电站的完善、配套和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主要靠收回再贷解决。
(二)为了便于总行和各分行掌握水电贷款发放情况,摸清家底,为考核管理打下基础,近期要对1995年底各级经办行的水电专项贷款进行一次清理(清理表附后)。清理的内容: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核查担保贷款的保证人、保证方式、抵押物、保证合同和抵押合同是否符合规定。
2.逐笔查清水电贷款发放的时间、期限、利率、贷款方式、贷款本息回收情况。
3.核查贷款合同要素是否齐全。
4.查清借款企业的近期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
5.盘活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措施和效果。
各分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贷款借据为依据,逐笔进行清理,将清理结果写出专题报告连同报表一并于1996年3月底以前上报总行。
五、加强对在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一)要配合同级水利部门帮助和监督企业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投资主体的法人要对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设计、生产经营、债务偿还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全部责任。
(二)建立资本金制度。国有水电投资项目的资本金可以是财政性资金、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其他所有制经济成份直接投入的资金,也可以是发行股票或其他方法筹集的资金,包括利用“以电养电”资金、扶贫资金以及利用外资等,银行贷款不得作为项目的资本金。企业筹集的资本
金在生产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三)准确核定项目概算。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由实收资本、资本溢价、赠款和长期负债组成。制定项目概算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更要防止人为压低概算。一旦工程超过概算,原则上由企业自筹或主管部门追加投资解决,确属合同原因超概算的项目,在经有权部门批准调
整概算后,银行可适当追加部分贷款,但不得超过原定比例。
(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银行对项目财务指标的考核应增加资本金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五)帮助企业制定长期贷款还款计划。在新的财会制度下,还款来源应包括:项目投产后新增折旧、新增税后利润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部分,财政部门同意免交或返还的项目新增所得税部分等。
六、加强部门配合,改善信贷服务
各级农业银行应与同级水利主管部门、计委、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征求意见,总结推广农村水电管理的经验,积极宣传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后的有关信贷政策和贷款运作方式,求得支持和理解,形成银企合力,提高信贷服务质量,推动我国农村水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1996年1月4日

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佛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

佛府[2007]6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二○○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佛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市级统筹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和抗风险能力,规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根据《印发佛山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2006〕80号)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单位)的职工(外国籍人员除外)和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

第三条 医疗保险费按上年度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每年度以佛山市政府公布的缴费基数为准)。

本市户籍的参保人,单位按缴费基数的6.5%缴纳医疗保险费,个人按缴费基数的2%缴纳医疗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按缴费基数的8.5%缴纳医疗保险费。

非本市户籍的参保人,可按本市户籍参保人的标准缴费,也可选择单位按缴费基数的6%缴纳,个人不缴费,不设立个人账户。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单位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部分由失业保险基金划拨,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部分在每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中扣缴。

在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中,划出0.5个百分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实行专户专账,独立核算,用于支付生育保险待遇。

第四条 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组成,参保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按以下办法建立个人账户,其余划为统筹基金:

(一)参保人个人缴纳的2%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二)单位缴纳部分在职职工每人每月按缴费基数的0.8%划入;退休人员按在职职工缴费基数的3%划入。

第五条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如下:

(一)三级医院在职1200元/次、退休1000元/次;

(二)二级医院在职600元/次、退休500元/次;

(三)一级医院在职400元/次、退休300元/次。

第六条 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起付标准至最高支付限额间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一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在职98%、退休100%;二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在职90%、退休93%;三级医院统筹基金支付在职、退休85%(恶性肿瘤、心脑疾病手术治疗以及肝、肾和骨髓移植住院的统筹基金支付90%)。

参保人转院按以下比例支付:

(一)经市内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并经所在区的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区分局(以下简称社保分局)核准,到市外指定医疗机构住院的,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按市内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支付;

(二)因病情需要,经所在区社保分局核准后直接到市外指定医疗机构住院的,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按市内同级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比例的90%支付;

(三)经所在区社保分局核准到市外非指定医疗机构住院的,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按市内同级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比例的60%支付;

(四)未经所在区社保分局核准自行到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医疗费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长期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和单位派驻市外的参保人,由所在单位(没有单位的由个人) 填写《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居住就医申请表》,可选择2-3间经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确定的定点医院作为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报所在区社保分局批准备案。参保人在其指定医疗机构发生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的医疗费用按市内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支付。

第七条 参保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6万元,按出院日期的保险年度核定。

第八条 参保人自办理参保手续起,并连续缴费满90天后(第91天零时起)才能享受除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外的医疗保险待遇。中途中断缴费超过30天后续保的,视作重新参保,参保年限按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调动和单位整体转入以及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入的参保人不受此条限制。

参保人或其单位停止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自停止缴费之月起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九条 参保人退休时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25年;外市转入的参保人(含退休前已离开原中央、省属单位职工)需同时满足在本市的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满10年,才能享受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

退休时未满足上述条件的参保人必须按办理退休时的缴费基数的6%一次性补足差额缴费年限后,才可享受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条 工伤保险中享受1—4级伤残待遇的职工(一次性享受1—4级伤残待遇并终止劳动关系的除外)办理退休时缴费年限不足的,须由单位按第九条规定补足差额缴费年限。

第十一条 女性参保人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妊娠分娩,生育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阴式分娩3000元,剖宫产及双胎以上妊娠分娩5000元。

病理引产和妊娠、分娩并发症住院的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支付。

第十二条 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费每人每月为5元。其中:属在职参保人的,由统筹基金支付每人每月1元,在个人账户中扣缴每人每月4元;属退休参保人的以及非本市户籍选择按6%缴费的参保人,由统筹基金支付每人每月5元,个人账户不扣缴。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6万元以上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的医疗费,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90%支付,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年度累计支付限额不超过24万元。

第十三条门诊特定病种和家庭病床的管理分别按《佛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管理暂行办法》、《佛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严格医疗保险费用支付范围。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按《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三个文件》)、《佛山市关于执行省〈三个文件〉的意见》和《佛山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核定。

第十五条 医疗保险基金核算和管理办法另文规定。

第十六条 医疗保险待遇和生育保险待遇的具体核定和发放由各区社保分局负责。

第十七条 各区社保分局采用按人次平均定额为主,床日平均定额、单病种结算为辅或总额预付的方式,每月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一次(或每半月与医疗机构结算一次)。定额以市内上年同级同类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为基础,根据统筹基金的偿付能力,结合医院等级、物价变动等因素,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卫生局、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等部门核定。

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起付标准以内及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由参保人直接与医院结算。

第十八条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后,经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确定。各区原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市级统筹后统一为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相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市外转院指定医疗机构另行公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要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书,并会同相关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稽查和考核,对不属于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要追回。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市、区在本办法实施前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中国政府 加拿大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94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中国”)和加拿大政府(以下简称“加拿大”),以下简称“缔约双方”;
  注意到和平利用核能是促进两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虑到中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的有核武器缔约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机构”)的成员国,并已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日与机构缔结了在中国实施自愿保障的协定;
  认识到加拿大是条约的无核武器缔约国,并因此承诺不制造或不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而且是机构的成员国,并已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与机构缔结了实施与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
  确认缔约双方支持机构《规约》的目标;
  进一步强调条约的缔约国承诺促进并有权参加在最大可能范围内为和平利用核能在核材料、材料、设备和科学技术信息方面的交流,并强调有条件参加这种交流的条约缔约国可进行合作,共同为和平利用核能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牢记两国扩大和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共同愿望;
  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为本协定的目的:
  (一)“政府主管部门”系指中国的国家原子能机构和加拿大的原子能控制局;
  (二)“设备”系指本协定附件二中所列的任何设备;
  (三)“材料”系指本协定附件三中所列的任何材料;
  (四)“核材料”系指按机构《规约》第二十条定义的任何源材料或特种可裂变材料,此条已收入本协定附件四。由机构理事会根据其《规约》第二十条对认为“源材料”或“特种可裂变材料”的材料清单所做的任何修改,应在本协定缔约双方彼此书面通知他们接受这些修改时才在本协定中生效;
  (五)“人员”系指受缔约任何一方管辖的任何个人和实体,但不包括本协定的缔约双方;
  (六)“技术”系指供应方在转让前并与接受方磋商后,指定的与核不扩散有关并对设备的设计、生产、运行或维护或对核材料或材料的加工都是重要的技术数据。

  第二条 根据本协定进行的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提供包括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信息;
  (二)提供材料、核材料和设备;
  (三)核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四)中加两国人员之间在上述领域中的合作;
  (五)技术培训和有关设备的接触与使用;
  (六)提供技术援助和服务,包括交换专家和专业人员;
  (七)核安全及规章的研究;
  (八)勘探和开发铀资源。

  第三条
  一、本协定第二条中所述合作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缔约双方应鼓励在他们各自管辖下的人员通过交换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合作。
  (二)根据供应方与接受方商定的条款,缔约双方应为包括技术在内的信息交流提供便利。
  (三)根据供应方与接受方商定的条款,缔约任何一方或其人员可向缔约另一方或其人员提供或从缔约另一方或其人员接受核材料、材料、设备和包括技术在内的信息。
  (四)根据供应方与接受方商定的条款,缔约任何一方或其人员可向缔约另一方或其人员提供或从缔约另一方或其人员接受本协定所涉事宜的咨询或其他服务。
  (五)缔约双方认为适当的其他形式。
  二、缔约双方应根据各自的法律和规章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保守包括缔约任何一方管辖下的人员之间转让的商业和工业秘密在内的信息的机密性。
  三、本协定规定的合作应符合分别在中国和加拿大适用的法律、规章和政策。

  第四条
  一、载于附件一中的核材料、材料、设备和技术应受本协定的约束,除非缔约双方另订协议。
  二、不包括在本条第一款的物项,经缔约双方书面同意,应受本协定的约束。

  第五条 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材料、设备和技术只有经缔约双方预先书面同意,方可从本协定缔约一方的领土转让到第三方。

  第六条 缔约任何一方均无计划将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浓缩到同位素铀235达到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浓度或对核材料进行后处理。如果缔约一方在将来某个时候要进行此类活动,缔约双方将即时举行磋商,以就相互可以接受的安排取得一致意见。本着本协定所期望的合作精神,缔约双方同意只有在做出此种安排后,方可采取行动。此种安排应规定经后处理产生的钚或同位素235被浓缩到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二十以上浓度的铀被存放和使用的条件。

  第七条
  一、根据本协定进行的合作应只限于和平目的。
  二、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材料、设备和技术不应被用来制造或发展任何核爆炸装置,或用于任何军事目的。
  三、就授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而言,对本条第二款的遵守情况应由机构实施核查。此种要求在中国由授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接受中国与机构签订的自愿保障协定的约束得到满足。加拿大的遵守情况应由机构根据其与加拿大签订的与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进行核查。

  第八条
  一、核材料应受本协定的约束,直到:
  (一)已确定不再有用或实际上不能回收成根据本协定第七条所述保障观点用于有关该活动的物质形态。缔约双方应接受机构根据其作为缔约一方而签订的有关保障协定中关于保障的终止条款所做出的判定。
  (二)根据本协定第五条的规定,已被转移出接受方的领土;或
  (三)缔约双方另订协议。
  二、材料和设备应受本协定的约束,直到:
  (一)根据本协定第五条的规定,已被转移出接受方的领土;或
  (二)缔约双方另订协议。
  三、技术应受本协定的约束,直到缔约双方另订协议。

  第九条 缔约双方应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对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按本协定附件五中所规定的级别进行实物保护。

  第十条
  一、经缔约任何一方要求,缔约双方应对有效履行本协定的义务,包括就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实施实物保护的有关事宜进行磋商。
  二、政府主管部门应作出行政安排,以促进本协定的有效执行,并经缔约任何一方要求应进行年度的或在其他任何时候的磋商。此类磋商可采取互换信件的方式。

  第十一条 缔约双方对本协定条款的解释和适用的任何争端应通过谈判或缔约双方同意的其他程序解决。如果通过此类方式无法得以解决,经缔约双方同意,可将该争端提交仲裁。

  第十二条
  一、本协定经缔约双方签字生效。
  二、缔约双方可在任何时候经书面同意修订本协定。本协定的任何修订案应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生效。
  三、本协定有效期为三十年。如果在本协定期满至少六个月前缔约任何一方未通知缔约另一方终止本协定,本协定将继续有效十年并依此顺延,除非缔约任何一方在此种有效期满至少六个月前通知缔约另一方希望终止本协定。
  四、除非缔约双方另订协议,尽管本协定已终止,本协定第三条第二款,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和十一条中规定的义务应继续有效。
  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的下列签字人已签署本协定,以资证明。
  本协定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七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用中文、英文和法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
  注:附件一、二、三、四、五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加拿大政府代表
     李   鹏         让·克雷蒂安
     (签字)           (签字)

 附件            会谈纪要

  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七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谈判中,缔约双方就以下内容达成一致,以下内容是本协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本协定第四条,缔约双方确认,供应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就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材料、设备和技术的每次转让,在装运之前书面通知接受方的政府主管部门。
  关于本协定第七条,如果第七条第三款提及的机构保障未在缔约任何一方的领土上实施,经缔约任何一方请求,缔约双方应立即相互磋商并找到缔约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以确保第七条第二款的遵守。
  关于本协定第十条,本着合作的精神,经请求,缔约任何一方应向对方通报机构对在该缔约方领土上进行的涉及受本协定约束的核材料核查活动的最新报告的结论。